| |||||||||||||||||||||||||||||
兩岸統合論 | |||||||||||||||||||||||||||||
|
| ||||||||||||||||||||||||||||
適用對象: 適合一般大眾閱讀及關心兩岸未來的人士。 | |||||||||||||||||||||||||||||
本書特色: 本書為前瞻性研究,也可以算是作者對兩岸政府的「國是建言」。本書的獨特性在於為兩岸在「統」、「獨」、「維持現狀」之外找尋第四條路,主張兩岸以「統合」的方式迎向未來,是目前華人社會第一本從理論架構提出「兩岸統合」的專著,也完整地交待了作者對兩岸關係的整體系統思維。 本書的完整性在於作者從國際法、國際政治、兩岸政策、政治社會學的認同、現實主義的國家安全與政治經濟學的經濟發展、統合理論、歐洲統合經驗、民意表達方式等各個層面作了全面與詳盡的探討。本書的學術創見性在於提出了「整個中國」、「第三主體」、「重直性重疊認同」、「兩岸財」、「我群主義」等概念與理論基礎,並對兩岸未來的可能發展,包括簽署《基礎協定》、國際代表性、成立相關共同體等如何兼顧兩岸人民共同利益各方面提供出了具體而客觀的意見,值得關心兩岸未來人士參考。 | |||||||||||||||||||||||||||||
章節目錄: 「亞太研究系列」總序 自 序 前 言 第一章 兩岸統合第一步:有關簽署《兩岸基礎協定》的思考 第一節 過渡性協議觀念的出現 一、兩岸對「結束敵對狀態」的呼籲與立場 二、美國對兩岸互動立場的轉變 三、過渡性協議的法律性質與重要內涵 第二節 對兩岸「現狀」認知的差距 一、美國對兩岸「現狀」的認知 二、國際間對兩岸「現狀」的認知 三、中共對兩岸「現狀」的認知 四、台灣對兩岸「現狀」的認知 第三節 他山之石:東西德《基礎條約》的經驗 一、《基礎條約》對解釋現狀的妥協性 二、《基礎條約》適用在兩岸議題的參考 第四節 《兩岸基礎協定》應有的重要內涵 一、台灣對過渡性協定的有關討論 二、重新建構對「整個中國」的思維 三、兩岸關係的相互定位表述:「整個中國內部的兩個平等政治實體」 四、兩岸國際地位規範:「平等」與「不對稱」的並存設計 五、「整個中國」實體化 第二章 兩岸統合與認同:歐洲統合經驗的思考 第一節 兩岸間的認同 一、兩岸間的國家認同 二、兩岸間的民族認同 三、兩岸間的制度認同 第二節 重構垂直性重疊認同的選擇 一、機械式的重建認同 二、功能式的重建認同 三、歐盟統合式的重建認同 第三節 歐盟統合模式中多重認同建立的實踐 一、多重認同的解釋 二、「垂直性重疊認同」建立的成果 第三章 兩岸統合:台灣追求安全與發展的思考 第一節 台灣安全與發展的特殊性 第二節 以現實主義的思維來追求台灣的安全 一、命題一:台灣可藉多邊安全主義,尋求安全的國際環境? 二、命題二:兩岸可以CBMs方式來建立彼此互信? 三、命題三:台灣可依賴美國對保護台灣安全的承諾? 四、命題四:台灣可期望與美國建立虛擬同盟關係以保障台灣的安全? 第三節 以經濟自由主義的思維來追求台灣的安全與經濟發展 一、命題一:台灣可藉由全球經濟自由主義追求台灣的發展? 二、命題二:台灣可藉由APEC追求台灣的安全與發展? 三、命題三:台灣可藉由「亞太營運中心」與「南向政策」追求台灣的安全與發展? 第四節 兩岸的策略:以統合方式建構兩岸的安全與經濟發展 一、以兩岸統合來面對全球經濟自由主義的挑戰 二、「歐洲統合」經驗對兩岸的啟示 三、東西德在歐體內經貿關係對兩岸的啟示 第四章 兩岸統合之理論與實踐:歐盟經驗的啟示 第一節 統合理論的啟示 一、聯邦主義的啟示 二、功能主義的啟示 三、新功能主義對兩岸的啟示 第二節 兩岸統合方向的思考 一、兩岸目前有關共同體的討論 二、統合是「主權共儲與共享」 三、「整個中國」下的兩岸財 第三節 兩岸統合的可啟動實例 一、農業事務的統合 二、社會安全事務的統合 三、南海事務的統合 第四節 歐盟機構經驗對兩岸統合的啟示 一、歐體作為國際法人對兩岸的啟示 二、超國家主義機構的經驗 三、政府間主義機構的經驗 四、歐盟周邊機構的經驗 第五章 兩岸未來:民意表達的方式 第一節 以「自決」解決兩岸未來統獨的困境 一、自決的主體與驅力 二、自決權是基本權利與道德的範疇? 第二節 統合過程中的民意表示 一、「公民投票」的界定與在國際間的實踐 二、歐洲統合經驗對兩岸的參考 結 論 參考書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