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濟與社會:兩岸三地社會文化的分析 | |||||||||||||||||||||||||||||
|
| ||||||||||||||||||||||||||||
適用對象: 適合一般大眾閱讀。 | |||||||||||||||||||||||||||||
本書特色:
本書以各種社會網為焦點,考察海峽兩岸三地的經濟生活,不但開啟了經濟社會學知識在本土使用的先河,更對於華人在地社會各種經濟活動的瞭解,提供了極有價 值的經驗分析。讀者若企求一本能從社會學取向,瞭解當下華人經濟活動的專著,本書是絕佳的選擇。透過作者群在其各自研究領域專業知識的累積,本書深入淺出 的行文風格,使讀者更能享受到以社會學觀點分析經濟生活的魅力,以及這些分析觀點在知識上所能彰顯的啟蒙作用。 東海大學社會系系主任,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陳介玄 從網路和消費文化來分析經濟活動和社會變遷是一個新的課題。朱燕華和張維安編著的《經濟與社會-兩岸三地社會文化的分析》結合了二十多位中、港、台著名 學者,對兩岸三地及一些華人社區作出深入淺出的具體研究,是一部值得推薦給青年社會科學家和人文科學研究者的傑作,提供二十一世紀青年學者一社會經濟學研 究的典範。 本書作者從家族網絡、人際網絡和族群網絡的不同層次來討論網絡組織的複雜性和變動性。不同時空、地緣和族群及企業型態會孕育出不同的「關係法則」。從香 港乾泰隆、台灣的客家和台南幫、中國的鄉鎮企業和加拿大華人的零售活動等具體案例,把一些抽象的「同鄉網絡」、「家族關係」、「工人網絡」和「誠信與繁 榮」等概念生動地呈現給一般讀者。 本書另一特色是從消費文化的意涵去討論社會變遷。從服飾西化、飲涼茶和夜市等角度去透視兩岸三地新時期的生活百態。這種以物質文化(material culture)來研究社會生活史非常值得新時代的學者去探索和追求。 澳洲昆士蘭大學亞洲商業史中心主任 黎志剛 」 | |||||||||||||||||||||||||||||
章節目錄: 緒論:經濟生活的社會文化分析/朱燕華 第一篇 家族網絡 台南幫的家族網絡/謝國興 家族企業與台灣經濟/陳介英 華人家族與企業:從大陸鄉鎮企業中的例子說起/邱澤奇 誠信與繁榮:華人家族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黃紹倫 香港的家族企業:現況與前景/朱燕華 第二篇 人際網絡 傳銷個案:人際網絡與經濟活動的相互鑲嵌/藍佩嘉 關係網絡與企業/羅家德 虛擬產權與中國經濟的「關係法則」/吳介民 看不見的經營者:香港製衣業的工人網絡/梁漢柱 早期香港買辦的人際網絡/李培德 第三篇 族群網絡 族群與經濟/曾嬿芬 台灣客家族群的經濟活動/張維安 同鄉關係網絡與中國大陸的「民工潮」/陸緋雲 關係網絡與家族企業:以香港乾泰隆及其聯號為例/蔡志祥 從零售活動看民族界限:加拿大華人移民身分/馮美玲 第四篇 消費文化 台灣的檳榔消費文化/潘美玲 夜市消費文化所呈現的文化意涵/余舜德 消費、階級與身分政治:深圳女工的經驗/潘藝 香港服裝西化的歷程及其社會學意義/陳效能 飲苦茶/鄭詩靈 代跋:經濟與社會/張維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