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戰後台灣新世代文學論 | |||||||||||||||||||||||||||||
|
| ||||||||||||||||||||||||||||
適用對象: 適合一般大眾閱讀。 | |||||||||||||||||||||||||||||
本書特色: 「戰後新世代」是近二十年來台灣文壇最主要的創作力量。他們大致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承續了七○年代鄉土文學精神,關注社會現實和民生疾苦,著筆於社會轉型和時代文化之變遷;另一類則更直接感應著台灣都市化社會的來臨,觀察和描摹著資訊膨脹、社會解構、集體精神病變等現代或後現代情景。本書以宏觀視角考察和論述了政治文學、原住民文學、眷村小說、都市文學、女性文學、後現代文學、「新人類」文學、文學的邊緣戰鬥等十數種重要文學思潮和現象,並選擇與各種思潮相應的代表性作家十人加以個案評論。 | |||||||||||||||||||||||||||||
章節目錄: 序 緒 論 第一節 「世代」研究——文學研究的一個特殊視角 第二節 「戰後新世代」的社會背景和文學背景 第三節 「戰後新世代」文學的「代」特徵 上篇 歷史與現實:多元社會的廣闊視野 第一章 鄉土和傳統根性的維繫 第一節 鄉土文學高潮中「新世代」的登場 第二節 洪醒夫:展現底層農民的貧苦、堅忍和自尊 第三節 向陽:沐浴於傳統的光照和鄉土的潤洗 第四節 陳義芝:心契於中國的人情、秩序和美 第二章 傳統和摩登價值的摩擦和碰撞 第一節 宋澤萊、曾心儀:鄉土文學批判傳統的承續 第二節 吳錦發:價值碰撞和摩擦的時代性主題 第三節 凌煙、蔡素芬:小兒女悲歡折射社會變遷 第三章 民生疾苦和社會問題的察訪 第一節 七○年代青年社會運動和報導文學的興起 第二節 古蒙仁:探視歷史和直面人生 第三節 劉克襄:生態意識和自然寫作 第四章 向政治場域掘進和意識形態分化 第一節 政治主題和本土意識的凸顯 第二節 林雙不、陳燁:二二八小說和當代校園小說 第三節 藍博州:揭開白色恐怖的歷史迷霧 第四節 鍾喬:以民眾劇場實踐「第三世界文學論」 第五節 苦苓:超越黨派的政治批判 第五章 文化視線的再開拓 第一節 文化型態和深層心理結構探幽 第二節 龍應台:健康人格的形塑 第三節 林清玄:禪佛文化與現代生活的鍛接 第四節 阿盛:小傳統和大傳統的交織 第六章 現代思緒融入傳統情懷 第一節 楊澤、羅智成:文化鄉愁和歷史尋根 第二節 蘇紹連、馮青:從傳統感性到現代知性 第三節 簡媜:以生命意識燭照事理人情 第七章 弱勢族群的呼聲 第一節 原住民文學的崛起及莫那能詩歌的抗爭主題 第二節 田雅各、施努來:弱勢民族的性格呈現和文化扎根 第三節 瓦歷斯:原住民心理的療治和再建 第四節 蘇偉貞、朱天心:眷村小說展現「外省人」的處境和心態 第八章 中、外文化交匯下的文學創作 第一節 保真、顧肇森的旅美「留學生文學」 第二節 李永平、張貴興等的馬來西亞「僑生」文學 第三節 初安民:韓國經歷與彌合家國裂創的期盼 第九章 文學的社會、歷史、文化學闡釋 第一節 彭瑞金、楊照:本土傾向的文學批評 第二節 詹宏志的文化文學評論和呂正惠的現實主義批評 下篇 現代和後現代:資訊文明的焦點凝聚 第十章 現代都市社會的全景俯視 第一節 台灣的都市化及其文學呈現 第二節 黃凡:都市作為多系統的有機整體 第三節 林或:白領階層的灰色人生和自我迷失 第十一章 現代都市人的心理病變 第一節 王幼華:人格分裂者的心理攝像 第二節 東年:海船作為現代人生存空間的象徵 第三節 張國立、葉姿麟、賴香吟:現代人的生活重壓和內心孤寂2300 第十二章 現代社會的女性處境和心態 第一節 新女性主義文學及「新女性」的角色設計 第二節 廖輝英、蕭颯:新舊縫隙中的兩性糾葛 第三節 李昂、袁瓊瓊:性愛與政治的交纏和女性真我的展現 第四節 黃子音、張曼娟、吳淡如:抒寫都市浪漫史 第十三章 後工業文明和後現代文學 第一節 後工業文明特徵及其文學表現 第二節 張大春:媒介陷阱的顛覆 第三節 平路:後現代策略的現實批判 第十四章 多媒體詩與後現代小劇場 第一節 羅青、王添源:詩對後現代情境的反映 第二節 夏宇:詩的解構和拼貼 第三節 杜十三、白靈:多媒體詩實驗 第四節 鍾明德、賴聲川與後現代「小劇場」運動 第十五章 人類文明歷史、現狀和前景的思索 第一節 現代主義的隔代遺傳和新變 第二節 陳克華:「死水」映現人類文明前景 第三節 林耀德:站立於後現代對於現代的鄉愁 第四節 許悔之、侯吉諒:表達現代感恩和抒寫人文情懷 第十六章 「新人類」——文學的更新世代 第一節 「頹廢已經征服了台北」 第二節 陳裕盛:開闢暴力美學的另類空間 第三節 駱以軍、王文華:都市新「雅痞」的生活情趣及苦楚 第四節 林裕翼、邱妙津:輕知識份子的品味和悲歡 第十七章 年輕世代的新人文傾向 第一節 人文主義文學的再興和新世代的作用 第二節 朱天文:從少女真性情的流露到世紀末的觀照 第三節 鴻鴻、莊裕安:盡情享受生活和知識 第十八章 台灣文學的邊緣戰鬥 第一節 王浩威:邊緣議題的開發 第二節 紀大偉、洪凌、陳雪:「酷兒」書寫邊緣情欲 第三節 張啟疆:邊緣族群的淪落和反省 第四節 陳黎、林宜澐:島嶼邊緣孕育的包容和戲謔 第十九章 新世代作家的特色創作 第一節 羊恕、汪笨湖:三教九流的浮世繪 第二節 郭箏:遊俠幫派的古往今來 第三節 成英妹:隨處取一瓢飲而見獨創 第四節 黃克全:金門鄉土孕育的存在哲學 第二十章 融會中西文化思潮的文學理論批評 第一節 王德威的小說批評和鄭明娳的散文理論 第二節 簡政珍、孟樊的詩學理論和批評 第三節 陳信元:搭建兩岸文學交流的橋樑 結束語——台灣文學跨世紀 後 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