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烏托邦主義 | |||||||||||||||||||||||||||||
|
| ||||||||||||||||||||||||||||
適用對象: 適合一般大眾閱讀。 | |||||||||||||||||||||||||||||
本書特色: 烏托邦及烏托邦的思想,經常被誤解,它不只是指「烏有之鄉」而已,更非庸俗的馬克思主義者所說的「空想」(與「科學」相對立)一詞的代表。本書追本溯源,從而指出馬派的誤用,重新以言簡意賅的方式論述了廿世紀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新烏托邦主義,將探討的焦點集中在布洛赫的烏托邦論釋學及馬庫色的社會烏托邦理論上,同時糾正了一般人對烏托邦概念的誤解,頗值一讀。 | |||||||||||||||||||||||||||||
章節目錄: 導 論 何謂「烏托邦」? 第一章 布洛赫的生平及其著作 第二章 「烏托邦期盼」的個體心理基礎和意識結構 第一節 「欲」,「基本驅力」 第二節 存有論區分,願望,未來,可能性 (一)欲望與願望的區分 (二)情緒的區分 (三)現在,可能性,未來 (四)「欲」的進化 第三節 白日夢 (一)佛洛伊德詮釋白日夢 (二)布洛赫詮釋白日夢 第三章 烏托邦詮釋學與馬克思主義的關係 第一節 「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第二節 夢想(dreaming)與實現(realization) 第三節 意識形態中的烏托邦要素 第四章 布洛赫對基督教的革命化理解 第一節 渴望奇蹟 第二節 「上帝為何成人?」 第五章 烏托邦的棲息地(Topos for Utopia) 第一節 「前史」 第二節 作為雙重批判的重述 第三節 烏托邦的政治學:不滿、憧憬、控訴、批判 結論 第一節 美夢成真的三重根據--記憶、藝術、批判 第二節 冒險與歸家 主要參考書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