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環境經濟學原理:經濟學、生態學與公共政策 | |||||||||||||||||||||||||||||||
|
| ||||||||||||||||||||||||||||||
適用對象: 主要適用於院校、大學相關科系教科書。 | |||||||||||||||||||||||||||||||
本書特色:
這書提供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系統性的介紹。書中清楚說明瞭解當代環境與自然資源議題和政策考量所需的經濟和生態原理。本書中對環境與自然資源議題以廣泛、跨領域的方式加以深討,而不是將它視為應用經濟學的分支。重要的主題包括下列領域: ‧基本經濟觀念,特別是與環境經濟學有關的 ‧自然資源稀少性經濟學 ‧生態學、經濟學和對經濟成長的生物物理限制 ‧生態經濟學 ‧污染經濟學 ‧環境評價 ‧自然資源經濟學 ‧人口、發展與環境 作者發展了特別的工具來闡釋環境經濟學的中心問題,先介紹與環境、與資源經濟學相關的基礎經濟觀念,而後與生態原理和方法相結合,因此本書提供對於經濟學與生態環境、與資源經濟學之基本原則的整合理解。 這本教科書包括各種學習工具,如學習目標、圖示、個案研究等。本書以清且易接受的方式來撰寫,並考量真實社會實例,以說明重要的經濟和生態概念下的政策含意。 | |||||||||||||||||||||||||||||||
章節目錄: 前言:環境與資源經濟學概觀 第一篇 自然資源「分析前」觀點──傳統經濟學觀 第1章 資源與資源稀少性概念:經濟觀點 1.1 前言 1.2 資源的概念 個案研究1.1 從生物圈獲得的經濟報酬 1.3 稀少性和它的經濟含意 1.4 經濟過程的架構 範例1.1 生態旅遊、森林地保護與哥斯大黎加的經濟社會 1.5 概念的應用:生態旅遊、森林地保護與哥斯大黎加的經濟社會 1.6 摘要 第二篇 市場、效率、技術和其他自然資源稀少性的經濟指標 第2章 資源稀少性、經濟效率與市場:「看不見的手」如何運作 2.1 緒論 2.2 基本假設 2.3 需求、供給與市場的均衡價格之說明 2.4 完全競爭市場經濟社會的評價 2.5 以產品價格為衡量自然資源稀少性的指標 個案研究2.1 巴西的牧業補貼 2.6 摘要 第3章 自然資源稀少性的市場表徵:資源價格、租和開採成本 3.1 諸論 3.2 生產要素的需求 3.3 生產要素的供給 3.4 生產要素的長期市場評價 3.5 以租和開採成本作為自然資源稀少性的其他指標 3.6 要素替代可能、技術變遷和資源稀少性 3.7 重要警告 3.8 摘要 第三篇 生態學:大自然的經濟學 第4章 自然資源的概念:一個生態觀點 4.1 緒論 4.2 生態系的結構 4.3 生態系的功能 4.4 物質與能量的法則 範例4.1 恒動機,一種科學上的「原罪」 4.5 生態學基本課程 4.6 極盛相的破壞者──人類 範例4.2 愛爾蘭馬鈴薯饑荒 範例4.3 泰國蝦產業以高生態成本達興盛 4.7 摘要 第四篇 環境資源經濟學的基礎 第5章 市場、外部性和環境品質與經濟財貨的「最適」取捨 5.1 緒論 範例5.1 最理想的污染標準是什麼? 5.2 自然環境的經濟過程與涵容能力 5.3 共有資源、外部成本和市場失靈 5.4 以皮古稅將外部性內部化的方法 5.5 環境管制的總體經濟效果:概論 個案研案5.1 經濟衝擊:1990年清潔空氣法案修正案 5.6 摘要 第五篇 生物物理學限制對經濟成長影響之論爭 第6章 經濟成長的生物物理限制:馬爾薩斯觀點 6.1 緒論 6.2 簡單的馬爾薩斯成長理論:人口與資源不足 範例6.1 餵養世界:供給減少、需求增加 6.3 修正的馬爾薩斯模型:人口、資源利用和環境品質 範例6.2 超越拯救之神 6.4 馬爾薩斯曾被懷疑嗎 6.5 摘要 第7章 經濟成長的生物物理限制:新古典經濟學的觀點 7.1 緒論 7.2 資源稀少、技術和經濟成長 範例7.1 資源、人口、環境:一個供給過量的錯誤壞消息 7.3 資源稀少性增加的古典學說──實證現象 範例7.2 能量 7.4 資源稀少或豐富:幾年來的跡象 7.5 經濟成長、環境和人口:新古典學派的主張 範例7.3 出生率降低象徵不同生育世界的訊息 7.6 摘要 第8章 經濟成長的生物物理限制:生態經濟學觀點 8.1 緒論 8.2 生態經濟學:性質與其範圍 8.3 生態經濟學的發展:簡要歷史概述 範例8.1 負載容量與生態系的恢復力 8.4 生物物理限制及對經濟成長的含意:生態經濟學的觀點 個案研究8.1 全錄公司資產的再利用 第9章 永續發展經濟 9.1 緒論 9.2 永緒發展:一個有用的名詞?還是不明確且空洞的概念? 9.3 Hartwick-Solow永續性 範例9.1 當石油儲量最終完全耗盡時,沙烏地阿拉伯會發生什麼事? 9.4 生態經濟學永續性 個案研究9.1 永續森林經營實例:Menominee印地安保留區案例 9.5 最低安全標準(SMS)之永續性 個案研究9.2 Virgin河系統瀕危魚類棲地保留:最低安全標準方法之應用 9.6 永續的國民所得帳 9.7 摘要 第六篇 環境資源經濟學:環境損害和公共政策的成本──效益評估 第10章 污染控制經濟理論:最適污染量 10.1 緒論 10.2 廢棄物處理成本極小化 個案研究 10.1 室內空氣品質的經濟效果 10.3 最適污染標準 10.4 偏好及技術改變與其對最適污染水準之影響 10.5 市場失靈 10.6 最適污染水準:一個生態評價 範例10.1 一盎斯的污染預防? 第11章 環境管制經濟學:透過司法程序管制環境 11.1 緒論 11.2 環境管制法律責任 範例11.1 ORE-IDA食品公司為污染蛇河支付$100萬 11.3 私有財產權或寇斯方法 11.4 排放標準 範例11.2 船引擎污染排放標準 範例11.3 環保署嚴格的新空氣品質標準計畫 11.5 摘要 第12章 環境管制經濟學:污染稅和污染排放權市場 12.1 緒論 12.2 排放費 12.3 可轉讓排放權 範例12.1 超過900個電廠的酸雨排放限制 個案研究12.1 購買污染 12.4 在美國對排放權交易制度的評估 12.5 摘要 第13章 全球環境污染:酸雨、臭氧破壞和全球溫室效應(Marvin S. Soroos的貢獻) 13.1 緒論 13.2 造成酸雨的原因 13.3 臭氧層破壞的原因 13.4 全球溫室效應的成因及影響 13.5 國際問對酸雨、臭氧的減少及氣候改變的反應 13.6 大氣污染的經濟學 13.7 摘要 第14章 環境損害(效益)之經濟理論與衡量:環境評價 14.1 諸論 14.2 效益的衡量──方法論 14.3 環境改善效益衡量之實證方法 個案研究14.1 經濟學和瀕危物種法案 範例14.1 關於生態評價 14.5 摘要 第15章 環境計畫價值之評估架構:成本效益分析 15.1 緒論 15.2 成本效益分析的福利基礎 15.3 淨現值準則 15.4 私人相對於公共計畫的評價 個案研究15.1 經濟學和瀕危物種法案:保護物種的成本 15.5 貼現與世代的公平 15.6 摘要 第七篇 再生性與非再生性資源經濟理論之重要元素 第16章 再生資源經濟學基本原理:以漁業為例 16.1 緒論 16.2 生物性資源的自然成長函數 16.3 漁業族群自然成長函數之一般特性 16.4 漁業的生產函數:一個穩定狀態生物經濟均衡模型 16.5 漁業管理的經濟學 個案研究16.1 過度捕撈的緣由 16.6 漁業管制:概觀 個案研究16.2 對於過剩產能的過度反應 16.7 穩定狀態生物經濟模型的重要限制 16.8 摘要 第17章 非再生性資源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17.1 緒論 17.2 自然資源存量評估 17.3 非再生性資源的最適跨時配置 個案研究17.1 開採地球 17.4 非再生性資源的最適價格和開採路徑 17.5 不完全競爭世界的資源價格和開採率 17.6 資源耗竭、後補技術和成長的極限 17.7 摘要 第八篇 資源稀少性、人口、貧窮和環境 第18章 開發中國家的人口、發展與環境惡化 18.1 緒論 18.2 全球人口的成長趨勢和空間分配:歷史觀點 18.3 人口控制政策:理論和實務 18.4 經濟發展、人口、貧窮和環境惡化 個案研究18.1 巴布亞新幾內亞社區共同保有制 18.5 摘要 參考文獻 附錄:重要名詞翻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