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研究:實踐與反思 China Studies: Practice & Reflection | |||||||||||||||||||||||||||||
|
| ||||||||||||||||||||||||||||
適用對象: 適合一般大眾閱讀。 | |||||||||||||||||||||||||||||
本書特色: 本書從「症候」的形成與在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開展出中國研究領域的研究者對文本的審視、閱讀和建構是如何可能的,從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症候」是如何通過研究者的研究過程中被表現出來,並且對意識形態、文本或是隱藏在研究者背後所有種種自覺或不自覺的制約和建構提出反思。「症候」的形成可以是時空因素的制約,也可以是研究語境的制約,甚或就是研究者個人的因素。因此,在「症候」的制約下,研究者研究出來的成果,並不是代表一種絕對的真理或答案,而是可以具有百家爭鳴似的討與對話的空間。 | |||||||||||||||||||||||||||||
章節目錄: 「亞太研究系列」總序 自序 第一章 主體、症候、因果觀的思考:人文社會科學反思 一、對主體的反思 第二章 意識形態研究途徑:兼論舒曼(Franz Schurmann)的著作 一、馬克思的意識形態論述 第三章 溫故知新:對黎安友(Andrew Nathan)派系模式的反思 一、關於黎安友的論述 第四章 文化研究與權力:兼論鄒讜《中國革命再闡釋》一書 一、權力的內涵與權力結構的形成 第五章 文化研究與文本:兼評高華的《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中的來龍去脈》 一、文化研究的意義與應用 第六章 文化資本的實踐:析論延安整風中的毛澤東 一、對中共權力獲得與繼承的思考 參考文獻 附錄 派系研究途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