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數位傳播與資訊文化 Information Culture and Digital Communication | |||||||||||||||||||||||||||||||
|
| ||||||||||||||||||||||||||||||
本書特色: 網際網路的演進,被視為「電子聖嬰現象」。 網路不斷的成長,形同一個改變社會政策、政治和散播知識的社會現象,有新興的企業家因為網路而崛起。 有部門、機構、社區、校園、家庭成員,因為網路而面臨挑戰! 自從網際網路興起之後,上網早已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上網」非僅限於電腦,使用手機、PDA,也能上網,因此數位網路勢必隨著通訊科技的日新月異,擴大普及範圍,同時展現不同的風貌。 資訊社會成員對於數位傳播發展的認知,可反映資訊社會發展的成熟與否:究竟是電子公民?或數位遊民? 《數位傳播與資訊文化》一書分別從社會化、訊息策略兩層面,記載筆者近八來的觀察與實證。本書從個人、家庭、社群、族群、國家政策等十章,分述數位社會發展及資訊文化變遷。 | |||||||||||||||||||||||||||||||
章節目錄: 目 錄 吳 序 i 羅 序 v 自 序 vii 第一章 數位傳播與資訊文化 1 壹、電子聖嬰現象 2 貳、電子公民崛起 7 參、廣播電視數位化 12 肆、數位文化素養 20 伍、本書結構 27 第一篇 社會化篇 31 第二章 數位傳播與自我意象 33 壹、前言 34 貳、特質理論與自我意象 39 參、自我意象的建立 44 肆、自我意象形構的元素 49 伍、數位消費與自我意象 53 陸、結論與討論 64 問題與討論 67 附錄 68 第三章 數位傳播與兒童兩性態度形塑 69 壹、前言 70 貳、青少兒與媒體涵化效果 72 參、青少兒兩性態度形塑 84 肆、結論與討論 100 伍、實證研究設計 106 問題與討論 110 第四章 數位傳播與家庭關係 111 壹、前言 112 貳、家庭傳播形態 114 參、凝聚力與適應力 119 肆、家庭傳播網絡 123 伍、華人移民家庭傳播網絡 126 陸、結論、討論與建議 134 問題與討論 137 第五章 數位傳播與網路安全素養 139 壹、前言 140 貳、資訊素養與網路安全 142 參、網路分級發展 148 肆、實證研究設計 157 伍、媒體使用與網路安全 160 陸、網路安全素養與網路分級 171 柒、結論與討論 181 問題與討論 189 第二篇 訊息策略篇 191 第六章 數位傳播與公共資訊 193 壹、前言 194 貳、公共服務的定位 196 參、閱聽人的滿意度 208 肆、數位電視公共資訊需求 212 伍、數位電視與電子化政府 221 陸、結語 226 問題與討論 227 第七章 數位互動節目接收分析 229 壹、前言 230 貳、數位媒體變革與知識經濟 233 參、互動節目內容與工程科技 237 肆、互動節目特色與收視形態 241 伍、互動單元設計與影像呈現 245 陸、結論與討論 250 問題與討論 254 第八章 數位傳播與執行模式 255 壹、前言 256 貳、傳播與回饋 258 參、實證研究設計 270 肆、政策執行面 275 伍、民間需求面 280 陸、數位廣播傳播執行模式 285 問題與討論 289 第九章 數位時代宗教傳播策略 291 壹、前言 292 貳、疑慮消除理論與策略 294 參、實證研究設計 297 肆、佛教傳播方式 300 伍、基督教傳播方式 310 陸、結論與討論 322 問題與討論 328 第十章 數位時代族群媒體文化行銷:以客語電台為例 329 壹、前言 332 貳、文化資源與文化行銷 333 參、實證研究設計 335 肆、客語廣播文化行銷 337 伍、結論、討論與建議 346 參考書目 35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