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電影、社會與國家 | |||||||||||||||||||||||||||||
|
| ||||||||||||||||||||||||||||
適用對象: 適合一般大眾閱讀。 | |||||||||||||||||||||||||||||
本書特色: 本書分別從文藝政策、政治與法律制度、國家財稅體制、社會教育以及電影公會等角度,分析闡述過往國家機器如何介入台灣電影工業發展,以及兩者之間的互動關係,為當今的台灣電影研究與論述,另闢一番嶄新的視野。 | |||||||||||||||||||||||||||||
章節目錄: 緒 論 第一節 歷史的糾葛與時代的翻轉 第二節 國家與電影互動發展的取向與概念 第三節 電影與國家互動觀察的組織與架構 註釋 第一章 國家文藝政策與電影 第一節 文藝政策的濫觴與流變 第二節 文藝政策下的電影境位 第三節 結語 註釋 第二章 國家管制機構與規範形式 第一節 法規與行政機構的演變 第二節 國家電影檢查制度與實踐 第三節 電影輔導獎勵與國家意識形態的迎合 第四節 影片進口與電影生態之掌控 第五節 結語 註釋 第三章 電影萬萬「稅」 第一節 電影的國稅與省級稅賦 第二節 電影娛樂稅 第三節 臨時課稅 第四節 結語 註釋 第四章 國家教育制度與電影 第一節 國府來台前的電化教育制度 第二節 五○年代國家教育制度與電影發展 第三節 六○年代的國家教育制度與電影發展 第四節 結語 註釋 第五章 國家與電影公會 第一節 中華民國電影戲劇協會 第二節 香港九龍電影戲劇事業自由總會 第三節 結語 註釋 結 論 註釋 附錄 參考書目 圖表例 附圖1 一九六○年代國家介入台灣電影發展研究架構 附表2-1 1956年7月至1965年6月期間我國禁演影片原因分析與數量統計表 附表2-2 1960-70年度台灣外國影片進口配額 附表2-3 1960牢台北市各類別最賣座的電影 附表3-1 中華民國電影相關貨品關稅稅率表 附表3-2 台灣省1966年度與電影相關之營業稅率 附表3-3 1969、70、75、76四年台北市娛樂業營業稅與電影業營業稅之比較 附表3-4 歷年娛樂稅捐佔國家總稅收比率 附表3-5 台灣省1967至1972年電影業娛樂稅源與娛樂稅源之比較 附表3-6 台北市(未包括陽明山管理局)1968至1973年電影娛樂稅源與娛樂稅源比較統計 附表3-7 台北市1967、68至71年暨73至74年電影娛樂稅與娛樂稅總數之比較 附表3-8 娛樂稅加征國防臨時特別捐佔實徵總額比率 附表3-9 1968至1972年度台灣省各縣市娛樂稅徵收教育捐所佔的比率 附表3-10 水災復興捐各項稅課附加項目國庫實收額 附表4-1 聯合監製教育電影委員會影片攝製一覽表 附表4-2 1970年台灣地區各級學校電影教育器材概況一覽表 附表5-1 一九六○年代中國電影戲劇協會歷任理事長名單 附表5-2 1960年中華民國電影劇劇協會第四屆各委員一覽表 | |||||||||||||||||||||||||||||
|